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 正文

破垄断 立标准 建设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3-08-14 20:35:37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其中第十八条提到了“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汽配作为汽车制造的基础,同时作为汽车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环,其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该如何构建,将是产业下一步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

我们把汽车售后服务分为主机厂品牌服务(4S店)和独立后市场服务(修理厂或连锁汽服),虽然在数量上4S店是少数,最新发布的《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底全国4S销售服务网络数为29,318家,而独立售后汽修企业有40余万家,但是在汽车服务市场上4S店却占据着主要份额。4S店使用的配件是原厂件,由于事实上的垄断销售,导致原厂件的价格高于质量相当的品牌件,这也是被消费者大量诟病的焦点。

《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强反垄断,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因此,如何打破原厂件事实上的垄断销售,让原厂件的价格趋于合理,或者用其他品质的配件代替原厂件,对于建立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至关重要。

造成原厂件价格高这一结果,其实从根本上说是利益使然。解决方案通常有三种:一是主机厂主动降价让利;二是主机厂用第二品牌备件作为原厂件补充;三是由行业协会授权第三方生产“同质配件(质量相当件)”对原厂件进行补充。针对这三个方案,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主机厂主动降价让利:不现实

首先,让主机厂主动降价让利,颇有难度。随着新车销售利润逐年降低,主机厂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厂配件销售,让他们主动降价不太现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试图用发布“零整比”数据来向公众传播原厂件价格的合理性,2014年4月首次发布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消费者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既然消费者都不重视,那么主机厂主动降价让利消费者显然不现实。

可以说如果没有搅局者入市竞争,原厂件市场价格体系不会有大的波动,而且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零整比会变得更大,也就意味着配件的价格依然会有上涨的可能。

主机厂用第二品牌备件作为原厂件补充:道阻且长

第二品牌备件是由配件知识产权方开发的经济型配件,从而用更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更低的售价,对原厂件进行补充。理论上讲,第二品牌备件介于原厂件和品牌件之间,既有质量认证,可以满足原车性能要求,有质保,又有贴近品牌件的价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厂件价格高的问题,还对降低客户流失率大有裨益。

目前,一汽-大众和长安汽车等企业在第二品牌备件上有所动作,但是推动的力度不大。要在主机厂体系内做成这个事情也是难如登天,需要打破原有的原厂件利益链条,还有新的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纠葛的协调和平衡是最难的。

另外,第二品牌备件的供应商遴选,销售渠道重新建立或改造原有渠道,销售模式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认证体系的建立,质保和溯源等等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没有一把手强力推进,基本不可能实现。即使有一把手推进,没有外部合作资源,单靠主机厂自身也很难实现,借助外脑的问题也需要主机厂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固有思维。

可以说第二品牌备件如果要做大做强,不但要有创新发展的思维,更要有自我革命的决心和能力。这种自我革命如果没有很充分和必要的理由,很多主机厂是不会主动去做的,因此第二品牌备件这个方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去推动。

用“同质配件(质量相当件)”对原厂件进行补充:需要强制实施

自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发文首次提出"同质配件"的概念后,历经一年的时间,"同质配件"的定义被明确下来。“同质配件”全产业链打造的试点工作于2014年12月底在天津启动,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授权试点的汽车后市场电商类企业也在2015年年底成立。

推行“同质配件”需要经过三步走:第一步,建立汽车维修配件统一编码与产品追溯体系;第二步,强化质量标准,推行检测认证;第三步,创建放心汽车配件品牌,推广行业认证商标。但是由于汽配行业混乱现状,利益纠葛复杂,政策执行强制性不强,第三方认证不利,维权困难等因素,造成“同质配件”方案搁浅。

“同质配件”之后,又出现了“质量相当配件”的概念。2017年商务部颁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2017.7.1施行)规定,汽车经销商、售后服务商向消费者销售或者提供配件,应当:如实标明原厂配件、质量相当配件、再制造件、回用件等;明示配件生产商(进口产品为进口商)、生产日期、适配车型等信息;向消费者销售或者提供“原厂配件”以外的其他配件时,应当予以提醒和说明,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虽然规定的很明确,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类配件品质难认证,难追溯,消费者不了解、不认可,原厂件概念深入人心等因素,导致“质量相当配件”的推行也胎死腹中。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同质配件(质量相当件)”的实施具有天然的阻力。

第一,主机厂不会认可,毕竟“同质配件”是由第三方生产的,而且是面向整个市场销售,打破主机厂对原厂件事实上的垄断,直接动了主机厂和配套厂的原厂件利益,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制推动,很难实施。

第二,统一的认证体系难以建立,各个主机厂对配件都有自己的质量认证体系,差异化明显,因此这一认证体系必然会陷入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因此,这一认证体系也必须由统一的强势机构执行,也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政策力挺。

第三,谁来生产是个大问题。中国车市品牌和车型众多,技术标准多样,对于生产配件的厂商选择如果完全靠市场化推动,势必会造成混乱。需要由一个权威机构统筹,同时选用统一的认证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四,消费者不一定会认可“同质配件”,毕竟“原厂件是最好的”这一概念经过主机厂多年的消费者教育,已经在消费者那里形成了固化思维,也成了4S店留住用户的最重要理由。

基于“放心汽配”标准,推动原厂件与“同质配件”融合,构建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种方案都不太可行,但是如果不打破原厂件垄断,建立汽配行业全国统一大市场无从谈起,那么究竟有没有解决方案?我们先不妄下定论。我们分析一下第二、三两个方案,看看“第二品牌备件”和“同质配件(质量相当件)”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主导方不一样,其次推动意愿不一样,但是相同的是都不是原厂件,同属“同质配件”范畴,这就有了求同存异的基础了。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将“第二品牌备件”和“同质配件(质量相当件)统一称为“放心配件”?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代表国家推动所有主机厂推出“放心配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归口并组织,结合IATF16949标准,起草《放心汽配认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要求所有主机厂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制定标准。

第二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导和授权,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监管下,建立全行业认可的唯一本土非盈利性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放心汽配认证评价规范》,针对汽车配件供应商实施认证。创建放心汽车配件品牌,推广认证商标。

第三步:打破汽配数据垄断,建立汽车配件统一编码与产品追溯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并强制实施汽配三包制度。

第四步:协同主机厂推出第二品牌备件,并将第二品牌备件纳入到“放心汽配”认证体系。

第五步: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销售渠道、销售机制,打破销售壁垒,创新销售模式,建立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连锁销售机制,整合汽配物流,降低交易成本。

第六步:协同保险公司推动事故车维修使用放心汽配。

面对建立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主机厂该怎么做:开放

实际上,放心汽配并不是要将原厂件取缔,最终目的要将原厂件与“同质件”相融合,合作共赢,让利消费者。既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那么作为主机厂就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和融入,但是究竟要开放什么呢?

第一:开放技术

包括开放技术认证、质量认证,在放心汽配统一标准下主动进行第二品牌备件的开发。

第二:开放供应商体系

鼓励原有的供应商体系深度参与放心汽配体系,鼓励供应商为更多主机厂配套,参与国内大循环。随着供应商的做大做强,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使供应商不断增强实力,更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一步降低供应商生产成本,进而降低汽配售价,让利用户。

第三:开放市场

允许放心汽配进入主机厂的4S体系,将选择权交给用户。主机厂需将用户细分,让消费者认知认可放心汽配,同时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推荐使用适合的配件。比如新车用户推荐使用原厂件,3年以上用户推荐使用放心汽配。

结束语

建立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融合过程要涵盖认证标准融合、销售融合、质保融合等,融合过程必然会遇到千难万难,但是这是必由之路,只有融合之后才能将中国汽配市场由大而散乱变成大而强,让中国的汽配行业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让消费者能在建立汽配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