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 正文

日本车企数据造假「大众子公司有哪些」

2023-08-14 22:11:42

8月2日,丰田汽车子公司日野汽车官方公布了有关日野汽车引擎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日野汽车至少从2003年开始数据造假,至今近20年。

近年来,日本多家知名企业接连被曝出造假丑闻,特别是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更是屡见不鲜。而每次造假后企业高管鞠躬道歉也成了常态,日本制造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被网友戏称为“躬匠精神”。

对于造假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曾表示:“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不能解决造假问题,接下来受到影响的将不只是单个车企,甚至是日本企业对外的匠心形象,乃至日本经济。”

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日本汽车制造业数据造假频发,与日本汽车产业的颓势,以及日本本身的文化特征有关。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21年日本汽车产量为784.70万辆,同比减少2.7%,创1976年后45年来新低。与达到峰值的1990年1348.68万辆相比,降幅达到约42%。

汽车产量下降,不仅导致对上游零部件、原材料采购数量的下降,也让车企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野汽车数据造假近20年

由外部律师等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发现,日野汽车造假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了,而不是此前公布的2016年左右。

调查还发现,围绕数据造假问题,在日本国土交通省此前进行调查时,日野方面提交了虚假报告。2022年3月,日野汽车被曝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有关尾气排放和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造假,日本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并取消了4款发动机和采用这些发动机的8种卡车、巴士的销售许可,这在日本国内还是首次。同时,日野汽车对超4.6万辆车辆进行了召回。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日野汽车涉及造假行为的发动机共计26款,而非之前披露的4款,受影响车辆也从11.7万辆增加到56.7万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上述调查结果已提交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国土交通省方面要求日野汽车立即召回搭载了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的车辆,涉及约2.9万辆大型卡车和巴士。

公开资料显示,日野汽车成立于1942年,是日本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卡车和巴士。2001年8月,日野被丰田汽车控股,丰田持有50.1%的股份。

受造假事件影响,日野生产的大型和中型卡车在日本国内的销量下降了一半。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第一季度(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日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43.16亿日元,同比下降73.3%;归母净利润为7.23亿日元,同比下降88.6%。

丰田和五十铃也有部分车型搭载了日野的问题引擎,使得这两家车企的相关车型不得不暂停生产,目前暂不清楚是否会涉及中国市场。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则上丰田和日野是独立运营,我们对此事也密切关注,但主要的统计和应对还是由日野方面来做。”

2018年5月21日,日本羽村市,日野汽车测试巴士自动驾驶技术。图据视觉中国

日本车企造假事件频发

早在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就因为油耗数据造假而震惊国内外。三菱汽车承认,为了获得税收优惠,自1991年起一直使用违规实验方法来测算燃效数据,并在需要时对数据进行篡改,使燃效数据比实际上美化5%-10%。“油耗门”令三菱汽车陷入动荡,日产汽车乘机将其收入旗下。

同年,日本铃木也被曝油耗造假。铃木汽车旗下26款车型使用和国家规定的不同的方法检测燃料消耗,再次测定的时候发现油耗比登记的资料更高,共涉及16款车型的210万辆车。尽管承认在油耗计算方法上违规,但铃木汽车表示,并不存在刻意造假的情况,油耗差异在合理和可被接受的误差范围。

2017年,斯巴鲁被曝“质检门”,其在群马县的两家工厂违反国家规定,让没有获得本厂认定资质的员工从事出货前成品车的检查,导致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最终召回约40万辆汽车。“无资格检查”现象始于30多年前,正规检查员将印章借予无资格人员在检查记录文件上盖章的造假早已成常态。

日产汽车更是一年内四次爆出质检门。2017年10月,由不具资格的员工进行整车检查;2018年7月,篡改燃效和尾气检测数据;2018年9月,对新车省略规定试验;2018年12月,刹车检查步骤与日本国土交通省规定不符。对于造假原因,负责生产和开发的日产汽车执行董事山内康裕解释称,“工厂没有配备拥有检测知识和技能的监督员,因为交货时间紧,质检员就通过造假来提高检测效率。” 日产受“质检门”拖累,2017财年营业利润大跌22.6%。

2018年,马自达、铃木汽车、雅马哈等车企也都先后曝出,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试造假问题。

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也是造假重灾区

日本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厂商也是造假的重灾区。

2015年的“死亡气囊”高田安全门对汽车产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持续十几年篡改产品关键检测数据,导致2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由于在全世界需要召回5000万台汽车,负债金额达到1兆832亿日元,曾经是全球三大安全气囊公司之一的高田公司最终破产。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巨头神户制钢公开承认违反合同长期篡改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神户制钢所向其交付篡改数据等违规产品的客户达到525家,其中包括三菱重工等飞机相关企业和丰田汽车等。

2017年11月,日本最大纤维化学生产厂家东丽公司社长日觉昭广在记者会上公开承认,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2008年-2016年,该公司累计有接近150例数据造假,波及13家下游客户,主要涉及增强汽车轮胎强度的辅助材料。

2017年11月,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在记者会上承认,公司下属的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和三菱铝业存在出厂产品技术参数造假问题,波及全球274家公司。

2021年,丰田控股的零部件公司曙光制动被曝出造假20年,有11.4万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波及到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多家日系车企。

2021年,日立金属承认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检查造假手段包括:不按照客户和规定进行检查,变更检查条件,直接篡改检查结果等。而早在2018年,日立旗下的日立化成就被曝出用于半导体的树脂材料、汽车电池等产品质检数据造假。

今年5月,三菱电机承认其变压器存在40年检验数据不实的问题,涉事产品中有一部分已被销往日本多家核电站。去年6月,三菱电机就被曝出列车空调质检造假问题,并且承认这一行为是有组织的欺诈,从30年前开始就在内部员工中形成默契。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