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 正文

2021高考地理必备「物理考前必看」

2023-08-14 18:29:08

高考地理:2022高考考前必看攻略,看到即赚到!

更多初中、高中知识,可以在化学大师app中查看,获取哦~

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地理信息的分类

(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二是说图,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三要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四是换图,图形之间的互换有利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五是填图,通过填图,掌握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帮助提高读图能力。六是绘图,通过绘制一些区域简图,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3)从试题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主要依据。首先,设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指向性”,即问的问题是什么,并找出设问的关键词;其次要找到设问中提供的限制性词语,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都是限制条件,是设问信息中最重要的表现,对此我们要特别留意;最后找出设问中的指令词,如题干要求中的“说明”“说出”“简述”“分析”“阐述”等,然后分析各类试题的答题要点和方式。

(4)在前面题的结论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组试题中,前一设问的结论往往包含着下一设问的条件,可以为下一设问提供信息。

为此,在答题过程中,一是要做到前面题设问结论的正确,在明确下题设问的基础上,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二是要结合上一题要求,能充分调用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为解答问题提供条件。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信息获取】

(1)图示信息:

(2)文字信息:①“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说明白斑狗鱼适合生存在气温低、水质好、水草丛生的水域,也说明其生存的环境特殊,适宜生存环境少,且水温低,新陈代谢慢,生长缓慢。

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说明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与白斑狗鱼可构成统一种群。

【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平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应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本能力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是关键。

真题再现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解题过程】

(1)材料中“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天气系统主要包括锋面系统(冷锋、暖风)和气压系统(气旋、反气旋),而锋面气旋是二者的结合,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过读题发现,解答本题需要调用锋面气旋判读技能。

锋面气旋判读技能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3)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a.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

b.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通过调用技能,“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受冷锋影响,且位于冷锋锋后。接下来只需要找出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冷锋锋后的地点。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因此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气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2)调用天气系统的知识(高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低压系统控制下,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图中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故天气晴朗,因此很容易排除BD项。若想进一步确定正确答案,还需要调用风压定律的相关知识和风向判读技能: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向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高空风:

通过调用知识可知,图中戊地气压高,气压梯度力指向左侧等压线,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东南风。

【答案】1.A 2.C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题过程】

(1)通过读题发现,本题强调了“刀耕火种”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调用“刀耕火种”的相关知识:

刀耕火种(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如下图所示: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说明在此处耕种不需要先放火烧荒。故古埃及人不用放火烧荒就能直接在沉积物上耕种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尼罗河定期泛滥区,地表缺乏植被。

(2)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河水主要来自上游的热带草原区,故泥沙也主要来自热带草原区。要判断热带草原区的降水特征,需要调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

通过调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可知,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m,故可判断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较大。

(3)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确定这一点之后,就要再次调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依次排除四个选项中的错误选项: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都可生长,排除;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对植物生长不利,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符合条件;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都是雨热同期型气候,高温多雨期适合植物生长,排除。

【答案】1.D 2.A 3.B

(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7.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6.B 7.B

【解析】6.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7.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用规范、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等形式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方法如下:

真题再现

(2017年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解题过程】

第(1)问的解题过程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具体描述方法如下:

地形特征主要包括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等方面。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状况角度分析。通常描述为:

①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②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可以描述);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地势起伏(大、小);

④地区典型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若位于沿海还需描述海岸线特征(曲折或平直)等。例如本题中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描述为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中南部是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势中南部较高,四周较低。

结合上述方法,归纳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据图可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主要地形分布: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匈牙利大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

③地势特征: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第(2)问的解题过程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考查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关于湖泊形成过程及湖泊特征的考查,是今年高考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构建湖泊相关知识脑图,以提高解题效率。

根据以上知识脑图可知,巴拉顿湖西北侧是断块山,为构造湖,因此其形成原因应该主要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根据断块山的形成原理,另一侧岩层上升形成断块山,断层一侧岩层下陷形成谷地,谷地地势低洼蓄水则形成湖泊,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第(3)问解题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其分析方法如下

区域河流特征的分析方法:

第(4)问解题过程

(4)“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主要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仔细读图即可。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杰尔为中心的周边城市,位于匈牙利西北部。“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考查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需要运用“工业区位”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工业区位

结合上述原理可知,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应好,规模效益大,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同时据图可知,有汽车工业分布的城市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通过,便于运输。

【答案】(1)匈牙利全境以平原为主,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在多瑙河以西、小平原和巴拉顿湖之间,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延余脉;南部有巴兰尼亚丘陵,地势起伏小。
(2)巴拉顿湖周边属于断块山,是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地震使得沉积的地表变成了一个个盆地,盆地中不断聚集的雨水逐渐形成了湖泊。
(3)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4)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比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杰尔周边的城市,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杰尔是国家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有众多与汽车生产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应好;且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高考地理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01

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

#02

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

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03

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

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5)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

(6)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充足的地理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题过程

第(1)问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本题属于地理成因类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有一定的方法技巧。

地理成因类分析解题方法

地理原因类分析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看清限制性要求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即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气温相对较高,不要人工增温,日光温室即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虽然该地夏季干旱少雨,但是有深层地下水,及滴管技术发展,普及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源利用率。

第(2)问

本题主要是分析优势条件,属于区位分析类解答论证。

区位分析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区位分析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常考内容,其考查的重心是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等区位;

常见考查类型有: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分析某类区位的最佳选择,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其具体方法和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方法:掌握要素、明确要求、横找异同、纵看变化、综合分析、抓住主导。

(1)掌握要素: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位置要素(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和社会经济要素(经济基础、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治、历史等)。

(2)明确要求:即要明确试题在问我们什么。区位分析时有不同的要求,有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横找异同:把各区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形成规律。如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因素中都包括地形、气候和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中都有交通、技术等。但由于对象的不同,各区位类型影响因素又表现出差异性。

①农业区位: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动植物,因此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

②工业区位:工业生产(特别是加工业或制作业),由于是在工厂里进行,因而经济因素影响更明显,而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③城市区位:城市是人类的居住地,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此适合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断变化是其特征。

④交通区位:决定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是社会经济因素,同时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4)纵看变化:从纵向分析,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如: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又如: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增多,加上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增强等。[来源:学科网]

(5)综合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6)抓住主导: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因素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不同的区域,其主导因素也不一样,如:东北大豆种植、江南丘陵茶叶——土壤;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热量;河西走廊粮棉生产——水源;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等。

2.解题步骤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2)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因素分析、优势区位分析);

(3)回归教材检索区位因素;

(4)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性、隐性信息;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结合材料来看,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第(3)问

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属于分析评价类论证。

地理分析评价类试题答题建模

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作用”“意义”“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分析××的优势/作用/意义,评价××带来的影响,评价、阐释××的利弊,其中“评价、阐释××的利弊”的答题要点是:现象、事物的特点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优或劣的原因分析(即评价要有优势)。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直接评价

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限定评价

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即有利影响,结合材料来看,“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可提取出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设施、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可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第(4)问

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开放性问题答题策略

(1)观点明确。即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要么“赞同”,要么“反对”。

(2)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在论证观点时要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不可出现与观点相悖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情况。

(3)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有机结合。论证时观点、论据相统一,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代替结论,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

开放性设问,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要言之有理。从本题来看,赞同,可以从扩大生产规模可利用原有的优势条件、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则从该地水资源缺乏、海水入侵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地下水位低,因此采用日光温室来保湿.
(2)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普及,农产品产量大;市场距离近,运输成本低;种植经验丰富,成本低.
(3)便于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减少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形成品牌,降低无序竞争.
(4)赞同: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利用原有经验技术,提高产量,获得规模效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赞同: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干旱,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产量大增,可能会导致价格降低.

㊗️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