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 正文

汽车界的 安卓系统 滑板底盘到底有没有 忽悠 成分

2023-08-15 00:41:11

2021年11月,随着电动车生产商Rivian登陆纳斯达克,滑板底盘概念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技术。

据了解,Rivian创造了一个行业纪录,上市首日高开约37%,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3%,市值超1000亿美元,一举超过了通用汽车、福特、本田等传统车企。需要注意的是,Rivian此前融资规模达120亿美元,是美国史上最大IPO之一。从中可以看出,Rivian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之所以Rivian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背后离不开其核心技术滑板式底盘。

“大杀器”—滑动底盘

或许不少读者在第一次听闻滑板底盘时,都认为这不过是车身的一项硬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在缸哥看来,滑板底盘很有可能会成为继“平台”、“架构”后又一项革命性技术。

在介绍滑板底盘前,缸哥还是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平台”、“架构”在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所带来的改变。

在汽车“平台”出现前,汽车工业发展的经历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汽车刚刚诞生时期,当时候的汽车主要还是以纯手工打造为主,每装配一辆车需要花费728个工时。极慢的生产速度导致了市面上汽车产品稀少,年产量仅为十余台的汽车难以满足市场庞大的需求。由于物以稀为贵,汽车在当时成为了贵族的标志。

时隔多年后,汽车生产迎来一次极其重要的改革。福特兄弟公司在生产T型车时,创造出了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生产工艺—流水线。这一改革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的生产周期,而且还将汽车的生产成本从大约5000美元降低至360美元,令汽车渐渐走向千家万户。即使到了今天,流水线生产仍然是汽车生产的主流方式之一。

由于不满足流水线带来的利润,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全球汽车保有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众多车企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降低成本,开始追求新的研发和制造模式。至此,“平台”开始出现。事实上,关于平台的定义,缸哥在此前的内容中曾对“平台”进行深度剖析。通俗一点来说,“平台”就是车企前期设定好相同的系统、子系统以及和零部件组成的系统,然后基于这些来完成多款产品的共同研发和生产。

得益于“平台”模式,车企能够简化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流程,大幅度降低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这套方案对于年销量达百万以上的车企来说非常适用。比如说,大众汽车便是平台化模式的“忠实粉丝”。

当然,“平台”模式并非完美,因为平台之间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所以它们之间的零部件不能通用。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是,车企无法最大化地提升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为了打破平台限制,部分车企开始提出了架构模式。对于“架构”,我们可以看作是平台2.0版,它的兼容性更强、涉及面更广,不仅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上有一整套优化体系,而且还拥有一套全新的造车理念,车型之间的零部件与技术的通用率更高。

正如部分媒体人所言,架构就像是车企的武器库,将所有现在和未来需要的武器囤积在其中,等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尽管架构在某种程度上会比平台更具有优势,解决了平台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平台对产品形成的限制。以吉利汽车的CMA架构为例,基于该架构打造的车型基本还是以轿车和紧凑型SUV为主,难以兼容MPV或中大型SUV。

如果说“平台”、“架构”还是从整车维度出发,从而对产品进行各种变化,那么滑动底盘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整车的概念,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存在。因为滑动底盘本身是独立的,加上大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在滑动底盘上开发的产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底盘上面的车体,也就是座舱和外观设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滑动底盘的理念是上下分体式开发,上下车体均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

以U Power的“UP超级底盘”为例,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只需要提前设定好电气和车体接口即可,至于其他层面并不会与滑动底盘出现任何“排斥”。换句话说,在以滑动底盘为基础的情况下,上车体想要设计成什么样都可以。无论是SUV产品,还是轿车产品,改变的仅仅是上车体的造型,底盘并不会发生变化。

通俗点来说,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四驱车,核心零部件基本都集中在底盘上,比如说马达、传动轴、电池、导向轮等等。如果我们想要去做更多个性化的设计,只需要去商店里挑选一个自己喜欢且接口合适的车身即可。同理,在滑板底盘的基础上,在设计车身等过程中,能够与底盘成功拼接即可。由此可见,滑动底盘对于车企来说有着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加速产品的研发和降低开发周期、成本,还可以丰富产品的多元化。

汽车行业的“安卓”!

从某种程度来看,滑动底盘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比如说,从汽车行业整体的角度来看,经过大概估量之后,我们发现所有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都格外关注汽车底盘,甚至每年都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可惜的是,在各自为营的状态下,汽车底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以手机行业为例,苹果智能手机的出现或许冲击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的霸主地位。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起到冲击作用,并未能成功将诺基亚等拉下“神坛”,毕竟当时苹果手机的售价还是偏高。随着安卓系统的出现,手机行业正式跨入了新时代,一大批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智能手机公司出现,成功引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

细究安卓系统背后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大大降低了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门槛和单机成本,二是通过自己的系统以及核心软件分走了一些收益,令手机生产商更注重于手机操作系统以外的事情,如品牌等。

同理,缸哥认为滑动底盘未来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意义恰恰等同于安卓系统,尤其是在新势力车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比如说,假设小马智行、美团等非车企想要拥有汽车业务,虽然自己可以自主研发底盘,但是至少需要千人以上的团队、3年以上时间、数十亿的资金投入等才能完成研发工作。

相比之下,购买第三方底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纯电动汽车时代下,零部件同质化愈发严重,选择第三方底盘几乎可以看作是购买一个“零部件”,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独特性。以小马智行为例,在采用第三方底盘的情况下,加入自身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算法以及独特的车身设计,完全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属性的汽车产品。对此,缸哥认为滑动底盘或许在某一天真的会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滑动底盘背后的企业或许会成为Tier 0.5供应商。

换句话说,相关企业在推出滑动底盘的同时,间接帮助部分造车新势力车企降低研发成本,让车企有足够的精力去专注产业链中其他更高效、有用的环节,从而提高产品的

大众、丰田或打压!

尽管滑动底盘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但是该技术势必会遭受来自老牌车企的打压。具体来看,滑动底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标上了“共享”标签,主机厂未来不需要事必躬亲,能够将底盘和车身等悉数“外包”出去,自己只需要专注于营销、渠道、服务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分工明确、细致、专业等背景下,车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车研发效率,还可以减少重资产的投入。

当然,上述的所有“好处”或许只能为造车新势力提供,因为这一切的变化无疑是在冲击着传统主机厂的“霸主”地位。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力,底盘、车身等都是传统主机厂的核心业务,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研发体系、组织架构。一旦“滑板底盘”成功普及,那么势必会对现有体系形成干扰、冲击。因此,这种模式不仅不会被主机厂所接受,甚至还会受到打压。

总结

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滑板底盘可以分享给多个OEM,能够很好的节约行业投资,这一模式是值得重视的。对此,缸哥认为,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零部件的同质化会不断加剧,比如说统一电池规格的换电模式、标准化轮胎轮毂的尺寸和接口等等。换句话说,无论是传统主机厂,还是新势力车企,现阶段都需要自身品牌的个性化等进行重新审视。